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2019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及答辩试题《远离校园欺凌》
《远离校园欺凌》
试讲
1. 题目:远离校园欺凌
2. 内容:
请根据漫画设计一堂心理健康课。
3. 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
(2)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感受变化;
(3)试讲中要注意引导性。
答辩题目
1. 你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教学难点的?
2. 你认为校园欺凌现象频发的原因是什么?
【试讲答案】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组的01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远离校园欺凌》,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故事导入
师: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余鹏。自从余鹏带了牙套就经常遭人嘲笑,体育课上,他的同学刘进故意绊倒他,拉下了他的运动裤,现场的同学都在笑,却没有人阻拦。余鹏感到非常屈辱,他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妈妈。之后,余鹏的妈妈约见了校长,谈余鹏受到刘进欺负的事情。因此,刘进受到了学校老师和他家长的批评。后来,余鹏再也没有被当众羞辱过。
师:同学们,关于这个故事你们深的体会是什么?
师:有的同学说欺负别人的人真是太可恨了,让人讨厌!有的同学说受到了欺负一定要告诉老师或者家长,默默忍受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师:看来大家都认为欺负别人是不对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友善,不要欺负别人哦。如果我们遇到被欺凌或者欺凌事件时应该怎么做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远离校园欺凌》。
二、新课教学
主题活动一:坦诚交流
师:同学们7人一组,用相同的纸张,匿名写下你们认为自己受到欺凌或者欺凌别人的经历。写完后放到一起,每位成员抽出一张,念出来,其他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师:有的同学写到他曾经在前面同学的衣服上画乌龟。有的同学写到他的衣服要是被人画了画,他会很生气,他要让在他衣服上画画的人带回家给他洗干净。有的同学写到有位同学经常揪她的辫子,她很生气,可是她不敢说什么。还有的同学写到被人欺负时一定要制止他,或者告诉老师,否则他会一直欺负自己。
师总结:看来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被欺负或者欺负别人的经历。大家都很痛恨欺负别人的人,老师希望不要再有欺负同学的现象发生了。但是如果真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要有办法应对。
主题活动二:方法指南
师:那怎样预防自己欺负他人?还有被人欺负了该怎么办呢?请前后桌四人一组讨论这两个问题。
师:有的同学说应该讲出来,如果对谁很生气,想“收拾”他,在这么做之前,把想法告诉家长或老师,请他们帮忙。有的同学说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自己被打或者被骂是什么感受。有的同学说被欺负了不能忍气吞声,要告诉老师或家长。还有的同学说尽量不要一个人呆着,尽量呆在人多的地方。
师总结: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简单可行的好方法。当自己想欺负别人时可以这样做:讲出来;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问问自己值不值得;想一想后果是什么,等等。当被欺负时可以这样做:告诉老师或家长;不单独行动;不理睬;报警,等等。
三、总结升华
师:欺负别人是不对的,会对别人造成伤害。但不欺负别人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处处忍让,当受人欺负时,我们要勇敢地保护自己,向老师或家长告发欺负者。当然,老师希望大家都能团结友爱,少一些矛盾、冲突。
师:后,老师请大家在这张承诺海报上签名,承诺自己不会欺负其他同学,坚决抵制欺负行为,如果看到欺负现象及时告知老师或家长。
四、板书设计
[远离校园欺凌
怎样预防自己欺负他人 被人欺负该怎么办
讲出来 告诉老师或家长
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 不单独行动
值得吗 不理睬
想一想 报警 ]
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的聆听。
【答辩答案】
1. 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的做到不欺负他人。
针对教学难点,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突破:
首先是故事导入,同学们对欺负者的评价让学生提高道德感,在想到曾经的欺负行为或实施欺负行为时产生内疚感,受到良心和道德的谴责。
其次是主题活动“坦诚交流”,听到受欺负者的内心感受让学生产生同理心,认识到欺负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听到他人对欺负者的负面评价,认识到欺负他人是不对的,是会受到谴责的。接着,进一步通过主题活动“方法指南”帮助学生掌握预防受欺负和欺负行为的方法。
后,通过签名活动让学生对自己做出承诺,决不欺负其他同学,并且在遇到欺负现象时,坚决抵制,告知老师或家长。
2. 造成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自身主观方面的因素。
客观因素:
第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互联网和影视作品中的血腥暴力等不良信息诱导对学生影响深远。
第二,家庭教育的偏差。缺乏亲情、关爱,缺乏教育、监督;家长暴力相向,为孩子树立了不良榜样。
第三,学校教育的欠缺。学校过于重视成绩,忽略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主观因素:
第一,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遭遇挫折,将心中的愤懑转移、发泄到比其弱小的孩子身上。
第二,学生缺乏同情心、同理心,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认识不到自己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第三,学生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以野蛮、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及人际间的冲突。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