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四)课程资源观
1如何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的要素来源主要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课程的实施条件主要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课程资源一般既包含着课程的要素来源,也包含着课程实施的条件,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互联网络、人力和环境等。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凡是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
课程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1)图书馆。图书馆作为—种重要的社区文化资源,在开发形式上可以考虑采取学校和图书馆建立联系的做法,实现二者的资源共享;也可以在学校内建立与图书馆的网络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和便捷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同时,还可以考虑请图书馆的专业人员介绍图书情报检索方面的常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
(2)科技馆。科技馆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加强学生对校内教学科目,如科学、自然、地理等课程的直观和形象的理解,为正式的课程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博物馆。我国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积累非常深厚的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资源。全国各地的各类博物馆就是这种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价值。在开发的形式选择上,一方面加强学校与博物馆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博物馆与学校相应的课程如历史与社会等结合起来,或者通过网络和光盘等形式传播博物馆文化。
(4)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所以可以重复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
(5)乡土资源。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这些资源可以有选择地进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乃至国家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
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今后应该加以足够的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整个基础教育范围内,从根本上改变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策略。
校内外课程资源对于课程实施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
2新课程改革为什么要强调课程资源的作用?
这次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状况。
对于学校教师而言,无论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是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都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特别是像综合实践活动,它虽然是国家规定课程名称和课时、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但具体实施的内容和形式则完全要由学校来决定,是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这就需要对课程资源有充分的认识和便捷的获取途径。否则,课程改革的许多目标就会落空。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可以说,课程资源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了。
所以,本次课程改革要强调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
3怎样开发和利用教学活动中的课程资源?
教学活动的资源更关注细节部分,是微观层次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这类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3)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
(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
(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4怎样筛选课程资源?
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讲,至少要经过三个环节的筛选才能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
(1)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
(2)学习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
(3)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
为了使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须注意两个重要原则:优先性原则,适应性原则。
5“课程标准”与以前“教学大纲”相比,区别是什么?
本次课程改革中,将广大教师所熟悉的“教学大纲”改成了“课程标准”。这并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课程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区别在于: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教学大纲着眼于内容规定。即: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教学大纲则关注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2)课程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教学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关注的是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
(3)课程标准突破学科中心,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而教学大纲则以学科为中心。
(4)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而教学大纲则强调教师的教。
(5)课程标准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提出多元评价建议,评价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而教学大纲则更多地关注学习的结果。
(6)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即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而教学大纲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清晰明确的规定,而且规定了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及深度、难度指标,多数教学大纲还规定了详细的教学顺序,以及各部分内容的课时等,忽视了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作用的发挥。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